虽然目前谈区快链颠覆银行业还尚早,但银行业的区快链革命已经到来!本文摘自《区快链:银行业应用与前景》报告,探讨区快链对银行业的影响和展望。
一、区快链在银行业的应用情况
(一)区快链在商业银行的具体应用
1. 中国银行:运用区快链技术打造区快链电子钱包,实现精准扶贫;
中国银行在2016年10月便率先启动了区快链电子钱包的研发工作,并于2017年1月将区快链电子钱包v1.0版正式接入精准扶贫共享平台“中国公益”,从此开创了“互联网+精准扶贫”的新模式。中行区快链电子钱包是由中国银行与北京阿尔山金融科技公司联合开发,初期的公益中国平台仅支持微信及支付宝两种方式,在达成与阿尔山金融技术合作后,不仅完成了电子钱包对接,更通过区快链技术实现了公益中国平台的中银支付通道。除了在公益中国平台上的应用外,区快链电子钱包还应用于中国银行软件信息中心的党务系统项目中。中银钱包提供的区快链钱包支付,在完成支付的同时将交易记录在区快链上,可做到交易不可篡改和可追溯。
此外,中国银行在2017年8月正式参与了SWIFT gpi区快链概念验证(PoC)。区快链概念验证(PoC)属于SWIFT gpi跨境支付创新服务的一部分,主要验证该技术能否帮助银行实时核对在跨境代理行的己方账户。
区快链企业的融资增速正以刷新传统认知的姿态加速
区快链企业的融资增速正以刷新传统认知的姿态加速 2017年全年融资超过2016年一倍,2018年第一季度融资接近2017年全年一半 如果说,人民创投与链塔智库今年发布的《2018中国区快链行业白皮书》勾勒出了区快链融资速度的趋势,那么香港金管局即将推出区快链贸易融资平台、比特大陆已完成B轮融资,估值120亿美元、加密投资...2. 中国工商银行:创新扶贫金融,与趣链科技深度合作;
2017年,工商银行正式启动与贵州省贵民集团联合打造的脱贫攻坚基金区快链管理平台,通过银行金融服务链和政府扶贫资金行政审批链的跨链整合与信息互信,以区快链技术的“交易溯源、不可篡改”实现了扶贫资金的“透明使用”、“精准投放”和“高效管理”。2018年1月,中国工商银行发布正式文件称,杭州趣链科技有限公司成功中标该行区快链项目。趣链科技将为中国工商银行提供区快链相关技术培训,帮助中国工商银行完善区快链底层建设,并提供技术支持,最终实现区快链技术在中国工商银行产品中的应用。此外,工商银行还参与了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和基于区快链的数字票据交易平台的研究工作。
3. 中国建设银行:推出区快链银行保险平台,成功办理业内首笔区快链国际保理业务;
2017年,中国建设银行与IBM合作,为其在香港的零售和商业银行业务部门开发和推出一个区快链银行保险平台。区快链的解决方案是使用Hyperledger Fabric 1.0开发的(由Hyperledger项目发布的开源生产软件),该项目是IBM作为创始成员的跨行业联盟。IBM利用分散的技术来简化中国建设银行(亚洲)的银行保险业务,实现对保险单数据的实时共享。这将会减少对状态进行检查的需求,延迟保险产品的处理时间。所有数据将被记录在IBM的区快链银行保险平台上的不可变的分类帐上。
2018年1月,中国建设银行首笔国际保理区快链交易落地,成为国内首家将区快链技术应用于国际保理业务的银行,并在业内首度实现了由客户、保理商业银行等多方直接参与的“保理区快链生态圈(Fablock Eco)”,成为建行全面打造“区快链+贸易金融”Fintech银行的一项重大突破。
4. 中国农业银行:与趣链科技深度合作,上线基于区快链的涉农互联网电商融资系统;
2017年6月,中国农业银行对区快链平台项目进行招标,并计划基于此区快链底层平台,落地数字票据等众多银行核心系统应用及其他创新业务,趣链科技顺利中标。
2017年8月,基于趣链科技底层区快链平台,中国农业银行总行上线了基于区快链的涉农互联网电商融资系统“E链贷”产品,将区快链技术优势与供应链业务特点深度融合,为农业银行提升三农业务效率,拓展服务内,并于8月1日成功完成首笔线上订单支付贷款。这是国内银行业首次将区快链技术应用于电商供应链金融领域。
5. 民生银行:加入R3搭建区快链云平台,与中信银行合作打造BCLC系统;
民生银行在2016年11月宣布加入R3区快链联盟。民生银行加入R3的目的是寻求与国际大型金融机构的合作机会、学习并探索区快链分布式账簿技术的业务模式。除此之外,民生银行也搭建了区快链云平台,并且对区快链共识算法、智能合约、交易记账、数据传输、智能钱包、去中心化应用等进行深入研究。
2017年7月21日,民生银行与中信银行合作打造的基于区快链技术的国内信用证信息传输系统(Blockchain based Letter of Credit System,简称BCLC)成功上线。通过区快链技术,BCLC系统实现了国内信用证电开、电子交单、中文报文传输等功能,银行解决了交易双方的互信性和电子数据传递等一系列问题。
6. 中国平安:最早加入R3,推出区快链方案“壹账链”;
2016年5月24日,中国平安宣布与国际顶尖金融创新公司R3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正式加入R3分布式分类账联盟,是中国首家加入该联盟的金融机构。2016年,中国平安已有团队在7、8个场景探索区快链技术应用,其中资产交易和征信两个场景已经上线并真正开始交易。2018年2月6日,中国平安旗下科技公司“金融壹账通”正式推出区快链突破性解决方案——壹账链,已覆盖交易额超12万亿元、注册金融机构800余家,壹企银融资平台接入中小企业节点数近17000个。
7. 招商银行:直连清算系统将正式投产;
招商银行首先实现了将区快链技术应用于全球现金管理领域的跨境直联清算、全球账户统一视图以及跨境资金归集这三大场景。招商银行有六个海外机构,一个子行五个分行,子行是永隆银行,五家分行分别是香港分行、新加坡分行、伦敦分行、卢森堡分行、纽约分行。以往只支持分行与总行之间清算。在这个跨境清算场景下,区快链比较适配。基于区快链的新跨境直联清算系统展现出新的优势:高效率性,去中心后报文传递时间由6分钟减少至秒级;高安全性,处于一个私有链封闭的网络环境中报文难篡改难伪造;高可用性,分布式的架构没有一个核心节点,其中任何一个节点出故障并不会影响整个系统的运作;高扩展性,新的参与者可以快速便捷地部署和加入至系统中。
此外,2016年6月,招商银行运用区快链自主创新研发,实施了“招行直联支付区快链平台”,通过POC验证测试并推动项目正式商用,解决了区快链技术在金融领域应用落地的一系列问题。
8.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落地资产托管业务;
2017年1月10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与IBM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邮储银行在资产托管业务场景中,利用区快链技术实现了中间环节的缩减、交易成本的降低及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这也标志着邮储银行已在银行核心业务中实践区快链。这个系统上线于2016年11月,在真实业务环境中已经顺利执行了上百笔交易。
传统资产托管业务涉及资产委托方、资产管理方、资产托管方以及投资顾问等多方金融机构,各方都有自己的信息系统,传统的交易主要通过电话、传真、邮件等方式进行信用检验,而区快链正好解决了相互信用校验的成本,业务环节缩短了60%-80%。
(二)区快链在各家银行间的应用差别
总体来说,区快链在商业银行的应用中主要集中于平台和系统的搭建,以提高交易和信息处理的效率。但不同的商业银行根据自身业务的特性和发展需求,在具体应用中又呈现出一定的差别。
国有银行在区快链的应用方面推广较早,业务种类较为丰富。工商银行主要搭建了一个基于区快链技术的金融产品交易平台原型的系统建设,为客户提供点对点的金融资产转移和交易的服务;参与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和基于区快链的数字票据交易平台的研究工作;以及推出首个自助可控的区快链平台,已助力贵州扶贫、工银聚等项目成功投产。农业银行利用区快链技术提升三农业务效率,在国内银行业中首次将区快链技术应用于电商供应链金融领域,并推进金融数字积分(简称“嗨豆”)系统建设。中国银行虽然起步比国外银行晚,但目前很多技术已经落地,包括推出区快链电子钱包(BOCwallet)、加入SWIFT gpi 区快链概念验证(PoC)、以及提交“一种区快链数据压缩方法及系统”的区快链新专利并投入应用等。建设银行探索“区快链+贸易金融”技术,推出区快链银行保险平台,并成功办理业内首笔区快链国际保理业务。邮政储蓄银行在资产托管业务场景中,利用区快链技术实现了中间环节的缩减、交易成本的降低及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
股份行积极开展区快链相关研究,在平台搭建领域卓有成效。招商银行首先实现了将区快链技术应用于全球现金管理领域的跨境直联清算、全球账户统一视图以及跨境资金归集这三大场景,并通过跨境直联清算业务POC实验,实施了“招行直联支付区快链平台”。民生银行搭建了区快链云平台,并与中信银行合作打造了基于区快链技术的国内信用证信息传输系统。光大银行与中国银联联合使用趣链科技区快链平台,构建了多中心可信POS电子签购单系统,2017年已对外宣布完成初步测试。兴业银行于2017年对外公开了首个应用区快链技术的试验项目——区快链防伪平台。平安银行所在集团中国平安最早加入R3,其旗下科技公司“金融壹账通”于2018年正式推出区快链突破性解决方案——壹账链。
城商行虽起步较晚,但部分银行已引起重视。赣州银行与深圳区快链金服建立联盟,共同推出“票链”产品,成为了国内第一家试水区快链金融的城商行。江苏银行在模拟环境实现了银行积分使用和清算场景的区快链应用,下一步的探索方向是将区快链技术应用于联合跨行网贷业务中,建立多行之间的联盟链。浙商银行在2016年推出业内首个移动数字汇票平台,并在2017年下半年开发上线了一款自主设计研发的应收款链平台。
二、区快链应用于商业银行的具体业务
(一)区快链目前在商业银行的应用业务
1. 支付结算业务
消费和支付是出现频率最高的经济行为,也是区快链技术应用最早和最为成熟的领域。区快链技术的应用有助于降低金融机构间的对账成本及争议解决的成本,从而显著提高支付业务的处理速度及效率。基于区快链的银行结算业务可以实现结算业务的去中心化,使用分布式记账的方法,数字交易不可篡改,能够大大提升银行结算业务的处理速度,降低交易成本和信用风险,从而实现结算流程的优化。
区快链在银行结算业务的应用,对于银行系统的跨境支付及跨境贸易都有更加积极的影响。在跨境支付中,区快链技术的安全性和可追踪性能有效解决流程复杂、成本高昂、风险识别的问题。在跨境贸易中,银行可以通过区快链技术实现智能合约,保证交易的真实可靠同时实现交易的可追踪性。另外,区快链技术为支付领域所带来的成本和效率优势,使得金融机构能够更处理以往因成本因素而被视为不现实的小额跨境支付,有助于普惠金融的实现。
2. 资产数字化
各类资产,如股权、债券、票据、收益凭证、仓单等均可以被整合进区快链中,成为链上数字资产,使得资产所有者无需通过各种中介机构就能直接发起交易。上述功能可以借助于行业基础设施类机构实现,让其扮演托管者的角色,确保资产的真实性与合规性,并在托管库和分布式账本之间搭建一座桥梁,让分布式账本平台能够安全地访问托管库中的可信任资产。此外,资产发行可根据需要灵活采用保密或公开的方式进行。
以银行票据为例,基于区快链的银行票据业务主要是通过区快链技术的使用实现银行的数字化票据业务,同时实现数字票据流转过程的优化管理。基于区快链的数字票据能够实现非中心化的信息传递,通过底层智能合约框架实现自动化流程降低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区快链的合约的全网广播和不可篡改的特性保证的交易的可靠性,同时为票据交易业务提供了可追溯的交易途径,为持票方增加了商业信用。银行实现数字票据的优化管理具有去中介话/便利性、安全性、可追溯性等特点。通过区快链技术的应用,能够强化防伪和杜绝欺诈,支持多种票据创新业务模式,为金融系统健康稳定提供根本保障。目前,国际区快链联盟R3CEV联合以太坊、微软共同研发了一套基于区快链技术的商业票据交易系统,高盛、摩根大通、瑞士联合银行、巴克莱银行等著名国际金融机构加入了试用,并对票据交易、票据签发、票据赎回等功能进行了公开测试。
3. 智能证券
金融资产的交易是相关各方之间基于一定的规则达成的合约,区快链能用代码充分地表达这些业务逻辑,如固定收益证券、回购协议、各种掉期交易以及银团贷款等,进而实现合约的自动执行,并且保证相关合约只在交易对手方间可见,而对无关第三方保密。基于区快链的智能证券能通过相应机制确保其运行符合特定的法律和监管框架。
例如,在再回购市场上,区快链技术可以在清算/净额结算和提高交易流程效率方面为银行带来资本节约。区快链优化再回购协议流程的三个领域主要是:(1)净额结算增加为银行带来的资本节约;(2)更快的再回购协议交易执行;(3)更高效的清算和结算。
(1)净额结算增加为银行带来的资本节约。全球的银行监管规则越来越聚焦在降低杠杆和增强全行业流动性方面。随着新的杠杆率要求降低了再回购活动的潜在净资产收益率,银行逐渐减少了再回购活动。而区快链技术的应用将可以为银行业带来更好的资金效益,提高再回购协议的净额结算;
(2)更快的再回购协议交易执行。区快链技术可以加速再回购交易执行,因为对手方可以实时协商条款和价格,而智能合约可以更有效地捕获抵押物需求。
(3)更高效的清算和结算。和其他资产类型类似,区快链可以带来近乎实时的再回购清算和结算。区快链的分布式账本可以增强信息共享、在执行后几乎瞬间为所有方提供所有交易细节。这将让对手方可以更快地协商好再回购交易细节,降低风险和成本。将区快链技术应用到再回购市场上后,参与者将能够实时地追踪抵押物和现金流转
4. 供应链金融
供应链金融指供应链条中的核心企业依托自己的产业优势地位,通过对上下游企业的现金流、订单、购销流水等大数据的掌控,利用自有资金或者与金融机构合作,对上下游合作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供应链金融万亿应用市场前景为区快链的应用提供了平台,而区快链又为供应链金融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供应链金融在具体应用中面临着一系列的发展桎梏,催生了其对于“区快链”这一类新技术的的应用需求,使得“双链合璧”模式的发展成为可能。当前阶段,供应链金融面临着四大难题:一是传统供应链金融的不透明性导致隐藏风险较大。目前,供应链金融覆盖区域较广,涵盖的交易信息较多,难以一一核实其数据信息以及交易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二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在供应链金融中仍然存在。银行仅愿意为一级供应商提供保理业务、预付款或存货融资,处于二级、三级的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常常得不到支持。融资难的问题既影响了产品质量,又限制了二级、三级企业发展,甚至危及整个供应链。三是供应链金融对于核心企业的依赖限制了行业的发展。由于核心企业在交易数据、资金和资源方面的优势,使得当前供应链金融的主要模式为核心企业模式,这一模式将最终限制供应链金融的多元化发展。四是资金交易操作复杂。商业汇票、银行汇票作为当前商业交易的主要途径,由于使用场景受限,增加了供应链金融的资金交易难度。
区快链的应用将大大减少供应链金融在现阶段发展所面临的问题:首先,区快链可以完整保存节点数据,形成数据网络,使得供应链交易透明化;其次,区快链分布式记账方法可以建立强信任关系,为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担保,减少其融资成本;再次,由于区快链建立了可信任的链网络,可以不再依靠核心企业,实现自由化、多元化和市场化发展。最后,区快链网络可以提供给供应链上的所有成员企业使用,利用区快链多方签名、不可篡改的特点,使得债权转让得到多方共识,降低资金操作难度。
(二)区快链在商业银行的未来发展前景
1. 目前,区快链技术对银行来说是一个窗口期,对银行的运营和收益的作用在短期内可能是双刃剑式的影响。
以区快链技术在银行跨境交易上的应用为例,区快链技术可以显著降低银行跨境交易的时间和成本,但同时也会影响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比如跨境交易手续费和佣金造成下行压力。具体而言,当前银行在跨境交易中能够收取可观的交易费用和佣金,而且交易准确汇率由银行决定,但区快链提供近乎瞬时交易的机会,降低信用风险的同时,也将优化网络内的外汇交易和流动性,随着国内和国际付款流程的简化,再加上银行间的竞争压力日益加剧,银行收取的额外费用的范围将会减少。
2. 长远来看,商业银行运用区快链技术来提升效率、创新管理模式是一个国际趋势。
一些嗅觉较为敏锐的国际银行已开始积极筹谋,投身区快链研究和应用大军中,以期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获取主动权。
成立于2015年9月的R3 CEV吹响了银行界的区快链集结号,致力于制定银行业区快链技术开发的行业标准、探索实践用例,并建立银行业的区快链联盟。同时,一些国际大型银行成立了自己的内部区快链实验室,目前多在研发和内部测试阶段。花旗集团的创新实验室目前已开发了3条区快链,并在上面测试运行了名为“花旗币”的加密货币。瑞士联合银行(UBS)打算在伦敦设立一个技术实验室,探索区快链在金融服务中的应用。桑坦德银行成立了内部区快链试验机构,用以研究他们发现的20-25种传统商业银行能够使用区快链的场景,并在其英国分行的员工内部推广了区快链支付APP。纽约梅隆银行推出了一种供公司内部使用的员工酬劳系统BK Coins,可用于兑换礼品卡,优惠券以及津贴。巴克莱与Wave公司联手,将通过区快链技术推动贸易金融的数字化应用,将信用证、提货单、国际贸易流程的文件放到区快链上进行不可篡改的验证。澳大利亚的三大银行(澳新银行、西太平洋银行和澳大利亚联邦银行)和开源软件Ripple合作,将区快链用于支付跟踪和结算业务。位于美国堪萨斯州的CBW银行和Ripple合作推出了实时支付系统——ONE Card,可以实现实时记账,实时结算。
3. 未来前景展望:
目前商业银行主要围绕电子交易、商业票据、支付转账、数字货币、信息存储、内部管理等方面展开应用开发。未来我们认为区快链还将在以下一些方面在商业银行展开更广泛的应用:
(1)点对点交易,如基于p2p模式的跨境支付和汇款、贸易结算以及证券、期货、金融衍生品合约的买卖等,区快链技术的应用可提高商业银行交易的效率与安全性。
(2)登记,区快链具有可信、可追溯的特点,因此可作为可靠的数据库来记录各种信息,比如运用在存储反洗钱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上。
(3)智能管理,即利用“智能合同”自动检测是否具备生效的各种环境,一旦满足了预先设定的程序,合同会得到自动处理,比如自动付息、分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