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快链技术在打车行业必将获得落地应用。而随着区快链技术的越来越成熟,监管体系越来越完善,无论是保障的用户安全,还是为“补贴大战”提供另一种思路,区快链都将带来较为完善的解决方案。
Alex Tapscott在独角兽峰会上表示:区快链技术促进第二个数字时代发展
Alex Tapscott在独角兽峰会上表示:区快链技术促进第二个数字时代发展9月6日,由乐居财经主办的2018乐居财经年度论坛暨发现美好生活独角兽峰会,在北京中国大饭店隆重举行。论坛聚焦房地产+全域创新盘点,超100家潜力独角兽企业参会,近100家资本机构和行业专家到场互动。区快链应用落地:引导区快链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8月24日,乐清市一名20岁的女孩在乘坐滴滴顺风车后遇害。这是滴滴在三个月内第二次因为恶性案件遭到全国一致的舆论批评。央视网数据显示,在过去四年里,媒体公开报道以及有关法院部门处理过的滴滴司机性侵、性骚扰事件,至少有50例。其中2例故意杀人案,19例强奸案、9例强制猥亵案、5例行政处罚案件、15例未立案的性骚扰事件,涉及到50名司机、53名被害人(均为女性)。据36氪媒体报道,滴滴曾经在内部安全会议上统计,每百万个行程中就会有一个伤亡事件,其中包括交通肇事、司乘之间的恶性事件等。但具体应如何降低死亡率,群众却迟迟未见滴滴拿出落地的操作方案。由此可见,滴滴一直存在安全隐患,但从未拿出执行力消除隐患,反而任其发展,最终酿成一件件惨案。滴滴作为著名的“独角兽”企业,在这一问题上却未能担当起相应责任,俨然成为一匹“毒”角兽。
为何滴滴迟迟不拿出整改方案呢?实际上,顺风车是滴滴的一大业务。网络数据显示,从用户数来看,顺风车注册车主3000万人,注册乘客1.6亿人;从订单数来看,日均订单200万单,占日均总订单的8%;从收入来看,顺风车年收入在8亿元左右,是滴滴唯一盈利的业务。全公司的盈利全靠这个业务撑着,可想而知,滴滴难以大刀阔斧地改革顺风车业务,正因为该业务是滴滴非常重要的一块蛋糕。顺风车问题不断却长期未变,可想而知。
滴滴的不作为,使政府机关不得不出面介入。8月26日下午,交通运输部联合公安部以及北京市、天津市交通运输、公安部门,对滴滴公司开展联合约谈,责令其立即对顺风车业务进行全面整改。8月27日,交通部在其官网痛批:“如果不能为乘客生命安全提供切实有效的保障措施,这样的企业不要也罢。”乐清事件爆发后,滴滴终于下线顺风车业务进行整改,创始人、CEO公开道歉,并在公司内部出具相应的整改公告。但是真正的整改措施是否能落地、措施是否能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依然存疑。
滴滴是从“补贴大战”中走出来的打车企业。2014年1月,滴滴拉开了补贴大战的序幕。这场补贴大战让全国人民记住滴滴、快的两家企业,也使消费者享受到了资本带来的福利。那段时间打车,快的补贴8块,滴滴就补贴10块;快的进而补贴11块;双方不断提高自己的补贴额度。对消费者而言,这是一场欢乐的降价活动;然而对两家企业而言,这却你死我活的战争:谁都不愿意后退一步,因为一旦落败,过去所有的资本投入都将变成零。最终在2015年2月14日,种种原因之下,滴滴和快的宣布合并。进而,在2016年8月1日,滴滴和优步中国合并,这也就意味着在打车领域持续了多年的战争暂时告一段落,滴滴最终过五关斩六将,成为霸主。
而就在不久前“十年二十人”的访谈节目中,滴滴CEO程维因一段话而火了。吴晓波问道:“滴滴为什么会涨价?”程维回答:“涨价确实是真的,前两年的低价打车完全是因为有滴滴公司在背后对司机进行高额补贴,也会通过各种满减、优惠券的形式来贴补乘客,所以才会出现当时的低价”。网友把这段话非常直白的表达了出来:现在提高了的价格就是原先本来的价格而已,现在涨价就是你们还前两年补贴的债。显然,一直以来在滴滴的计划中,激烈竞争和高额补贴只是暂时的,合并和垄断以及高收费才是未来的常态。曾经企业不计成本肆意补贴的行为,最终要由后期消费者的高额支出来偿还。
近几年大家热议的区快链技术,恰好可以形成一种新的商业形态。应用区快链技术可以带来以下好处:
第一、区快链可以把对人的信任,转化为对机器的信任;
第二、区快链可以重塑用户与平台的关系,改变原有的生产关系理念。
对策一——安全性问题
大家使用滴滴打车,一方面是提高效率,节约时间;另一方面是人们对这个打车平台有着基本的信任,能够把自身安全寄托在平台上。然而乐清事件之后,大家对滴滴的可信性打了大大的问号。
而区快链技术的发展给交易双方解决信任问题,提出了全新的解决思路。区快链技术可使交易过程被记录在一个无法被篡改的系统之中。司机可以将身份信息、车辆所处位置、价格以及乘客评价等信息上传到区快链上,乘客根据司机信息进行筛选,找到与自己需求匹配的、更为可靠的司机。全网所有的节点都可以对整个系统中的信息进行校验、认证,一起维护整个信任的环境。
这时候,人们对平台的信任,本是基于平台之前的商业历史;而通过区快链技术,人们对新型打车系统的信任,是基于整个系统无法篡改、共同维护的特性,这就相当于把对巨头的信任,转变为对机器的信任。用户与系统的关系由此改变。
由于区快链中的每一笔交易都完全透明且无法更改,用户可以随时追溯任何交易信息。如果通过区快链技术建立一个奖惩系统,使司机和乘客互相打分,并且有相关的申诉功能,同时通过社区投票来确定该行为是否合理,来杜绝恶意评价行为。这在滴滴的评价系统上更进一步。
乐清事情发生前,该司机已经出现过对乘客不利的恶意行为,并且乘客已经将该行为投诉到了滴滴平台。然而滴滴由于上文提及的种种原因,反应很慢,并没有及时将信息公布出来。而在区快链网络中,如果该乘客将所述信息上传至区快链上,那么乐清女孩在24号打车时,将及时发现司机的过往记录,也就不会选择乘坐该司机的车辆,进而避免了悲剧的发生。
通过将上文所说的一系列的信息进行上链,经过验证并被永久存储,来建立一个无法篡改的可查询信息系统,这本质上是降低了信息的壁垒、增加了犯罪的成本。再加上政府监管力量的加入,相信在将来,恶性犯罪事件会越来越少。
打车作为典型的双边市场,同时又具有物理空间的约束,每多一个乘客和每多一位司机加入到网络中,都会带来整体效率的提升(接单更快了、空驶距离更少了)。因此,理想状态下一个垄断化的平台,是实现社会整体效率最大化的最佳选择。这就是打车领域发生补贴大战的逻辑前提。为了得到未来长期的垄断利益,前期各大平台会通过各种方法去剔除竞争对手,“补贴烧钱”是目前的一种主流做法。方法带来不少弊端,但各资本方依然乐此不彼,因为一旦在补贴大战中胜出,占据垄断市场,资本方将获得丰额的利润。
从用户的角度来看,虽然在补贴大战的时候享受了一波资本带来的福利,但是战争过后却需要消费者来收拾残局,比如滴滴的加价等行为。补贴大战一方面对市场秩序和规则造成破坏,一方面也给用户带了后期的价格压力。归根到底,补贴大战是提前消耗后期利润的短视行为。
那企业是否有可能在吸引消费者的同时,获得良性发展,与消费者形成共赢的局面呢?区快链技术提供了一种思路。
区快链可以重塑用户和平台之间的关系,让用户从消费者的角色转变为平台的投资者和消费者共存的角色。通过发放token,消费者的利益跟平台的发展直接绑定,让消费者更有动力去帮平台去推广,消费者在口碑传播的同时,更是在给自己获利做铺垫。从具体操作层面来说,乘客和司机在接入平台服务时可以获得token,而且加入越早的乘客和司机获得的token越多,token的持有者将享受到未来平台规模化带来的红利。后期加入的用户也可以通过拉新用户等方式获取更多的token。在整个过程中,token的总量和发行机制以及相关的奖惩措施均由区快链保证公开透明,即便是之后成长为垄断平台的巨头也无法篡改。
从根本意义上说,区快链构建了一个可信的价值网络,从而解决在价值交换过程可能存在的问题。基于可信的区快链网络,可以大幅度提高应用市场的效率,并且实现价值的合理分配。相较于其他领域在区快链上的应用,打车服务非常符合p2p、标准化、网络增益效应等“链化”特点,易于实现数字化、链上交易。若司机把乘客从A点送到B点,通过GPS自动计算打车路程与时间,通过链上公开透明的计费系统,乘客链上账户智能合约实现自动转账,将打车服务的价值百分之百还原给每个参与的普通大众,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价值互联网”。不妨说,打车等行业,天然地适用于应用区快链技术。
展望将来,区快链使得整个生产关系发生变革,加速企业的成长和创新。在推广和竞争初期,团队不再需要花费巨额融资在市场推广和补贴中,而是可以将资金和人才用到技术研发和产品打磨上,用户在选择平台时也将眼光更加长远,选择长期合作的伙伴。区快链真正重塑了用户与平台的关系,实现合作共赢。
而在目前,我们同时需承认token机制的应用可能仍存一些现实问题。一方面如果涉及token与发币之间的兑换,法律层面上目前仍不可行;另一方面,token对于大部分司机、分乘客来说,仍是陌生事物,市场的教育、推广需耗费一定成本。打车场景与区快链技术的结合,仍有待从实践中解决问题。
总体而言,区快链技术在打车行业必将获得落地应用。而随着区快链技术的越来越成熟,监管体系越来越完善,无论是保障的用户安全,还是为“补贴大战”提供另一种思路,区快链都将带来较为完善的解决方案。随着技术不断进步、发展,相信市场上的“毒”角兽会越来越少,真正的独角兽企业会越来越多!